国际现代治理情报研究基地成功签约 -k8凯发国际入口

滚动新闻:
国际现代治理情报研究基地成功签约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3日 发布者: 点击次数:5657次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暨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心—研究院”)与武汉市珞珈人培训翻译有限公司为贯彻实施《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计划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指示精神,经双方经过详尽的前期准备工作,协商一致,在中心—研究院二楼会议室举行了共同打造法治建设教育科研公益性事业创新平台——“国际现代治理情报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签约仪式。仪式有中心—研究院徐汉明主任(院长)主持。

     
     
    双方在签约仪式上达成了以下共识:
    一、“国际现代治理情报研究基地”发展总体思路
    共建“基地”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为指针,通过双方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弥补当前社会治理、司法体制、知识产权体制、网络安全体制、检察体制、公共服务体系等领域“国际现代治理情报”研究视野欠缺,对国际相关领域创新成果了解不多,转化不足的短板,建设司法管理体制、社会治理体系、知识产权制度、网络安全体制、检察体制、公共服务体系等六个领域的“国际现代治理情报研究”协同创新平台,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成果发表与科研合作,在国际现代治理情报研究领域占领学术滩头阵地。通过有针对性科研投入与协同创新努力,把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际法学研究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提升“国际现代治理情报研究”的创新和传承能力,为我国的社会治理法治建设领域学科、理论、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与科研支撑。
    二、国际现代治理情报研究基地的建设内容与目标
    (一)发展规划。基地的发展模式力图打破当前我国法学社会科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学科壁垒、院系壁垒、校校壁垒、校地壁垒、校企壁垒以及国内法治领域资源与国外法治领域资源流动壁垒,整合双方科研特长与优势,依托双方当地司法实务部门的科研需要与资源配置基础,打造一个具有协同创新团队特点与运作机制的科研平台,紧紧围绕“六个领域”重点、热点、难点和薄弱点,以国际化视野与创新性转化为切入点,通过校企协同展开“六个领域”的国际化资料编译,文献整理,课题攻关以及创新成果转化,建立健全“五个转化”的运行机制,即:国际法治资源转化为前沿性文献资料及成果权威发布;转化为国家社科基金与教育部后期资助重大项目成果;转化为教育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域外法治年度报告资助项目成果;转化为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国际法治学术研究重大奖励成果,转化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成果,夯实中国特色法治智库的国际智识基础,提升智库的软实力、巧实力及其外向度,着力构建六个“国际化高地”:国内外学科深度融合的国际化创新高地;汇聚中西法治发展研究成果的国际化信息高地,实用性外向型卓越人才成长的国际化培育高地,世界级法学名家大师参与的国际化智库高地,全球性协同联动的国际化科研攻坚高地,以及引领国际社会治理法治学术交流合作的国际化学术开放高地。
    (二)平台建设,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在国际现代治理情报研究基地的主体框架下,依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已有的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教育部社会治理创新团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应用理论研究基地、湖北省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智库等平台,协同武汉市珞珈人培训翻译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等多语种协同创新体为主导,打造“6个研究方向”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司法管理体制、社会治理法治建设、知识产权、网络安全、检察制度以及公共服务等。基于国际化研究的要求,在每一个平台上均配置多语种的外语人才,强调法学学科专家与多语种外语专业人才的复合式协同配置,以兼具法学专业与外语特长的首席专家团队为主导,以各领域法学专家创新科研团队为骨干,以多语种编译项目团队为支撑,增强前沿性科研与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为上述研究领域提供外向型法学学术资源支撑,实现国际法治资源创新性转化,助推国内“6个领域”法治建设创新性发展。
    (三)研究计划。基地将根据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以及新近颁布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要求,围绕“法治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与“社会治理法治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在6个研究方向上分别制定年度项目研究计划。目前阶段双方应致力于以基地为平台,合作开展在国际相关领域科研成果的搜集、识别、选择、翻译与转化工作。未来五年各个研究方向分步推进,围绕7个层次展开多语种文献编译和创新成果转化工作:(1)最新法规、制度;(2)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3)人员类型化管理机制;(4)经费与预算管理体制;(5)职业道德与伦理规范体系;(6)实际运行状况、问题评估以及改革进路思考;(7)各类调研报告,统计数据汇总以及权威经典著作之介绍引进。所有上述研究工作的成果均以资料编译与工具书出版的形式实现转化。
    基地分年度工作规划如下:在2015年度,将围绕欧美司法管理体制这一主题展开文献编译和创新成果转化工作,计划出版5-6本工具书与资料汇编;2016年度,将围绕国外社会治理先进经验展开文献编译与创新成果转化,计划出版5-6本工具书与资料汇编;2017年度,将以知识产权制度为焦点规划编译与整理工作,共出版5-6本工具书与资料汇编;2018年度,将围绕网络安全立法问题展开编译与创新成果转化工作,共出版5-6本工具书;2019年度,将重点搜集和整理检察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方面的国际化资料与研究成果,共出版5-6本工具书与资料汇编。另外,在每一个研究周期,还将根据实际需要和学术界动态,主动跟踪6个研究方向上的国际科研动态,积极进行有关研究报告、统计报告以及权威学术著作的搜集、识别、选择、翻译与转化工作。                      
    (四)管理模式。基地的主干科研工作将采取项目服务与课题管理的方式展开。(1)首席专家负责制。基地将按照研究方向划分,以兼具法学理论功底和外语能力的中青年学者为核心创建数个首席专家团队,配备研究助理人员,主要负责协同创新研究团队的组建,项目团队的召集,日常运作管理,科研、转化任务的规划与组织以及为各科研团队工作的展开提供服务。(2)协同创新团队制。由甲乙双方共同挑选科研人员组成协同创新研究团队,配备研究助理人员,按照专业分工,具体负责基地的科研、翻译与转化工作的展开。(3)项目团队制。由基地牵头,以科研项目公开招标的方式组建数个基于不同研究领域和课题的项目团队,在创新研究团队的协调与指导下承担具体的翻译与转化工作。(4)项目招标或委托承揽订单制。双方按照年度项目计划可共同或自主组织项目招标或委托承揽订单,有计划分步推进项目翻译转化工作。
    课题管理按照立项、开题、验收评审等规范程序办理;项目成果结项组织专家评审鉴定;成果转化与发布由基地统一组织实施,首席专家协助;成果奖励及罚则另行制定。
  • 网站地图